首页

湘香女王sm直播

时间:2025-05-29 23:18:41 作者:“微心愿”汇聚“大能量” 福建宁德情暖困境儿童成长路 浏览量:98113

  中新网宁德5月29日电 (吴允杰)“不久前,我在心愿卡上写下‘想要学习用品和书包’,我总在想,真的会有人看到我的小小心愿吗?”正读小学四年级的宋淑铃29日说,今天才发现这份幸运真的降临了,没有想到有这么多温暖的人在默默守护着他们的梦想。

  当天,在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的国宝小学内,由宁德市妇联主办的2025年“圆梦微心愿 爱心促成长”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活动正温情开展,100名留守困境儿童的“微心愿”得到了实现。

2025年“圆梦微心愿 爱心促成长”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活动现场。吴允杰 摄

  “圆梦微心愿的背后,承载的是孩子们的纯真梦想,体现了社会各界对留守困境儿童成长的深情守护。”宁德市妇联副主席李钰表示,希望更多爱心单位、爱心企业、爱心人士积极加入到关爱队伍中来,用爱心点燃希望,用真情传递温暖,用实际行动点亮更多孩子的梦想,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。

  其间,参与活动的领导嘉宾为困境儿童们赠送“爱心礼物”,并叮嘱他们要在逆境中迎难而上,努力学习、热爱生活;孩子们将写满梦想的心愿卡粘贴在爱心板上,让梦想在心中萌芽。

  据介绍,本次活动宁德市妇联收集了100名留守困境儿童的“微心愿”,通过积极发动,得到了宁德市税务局、宁德时代志愿者服务总队等爱心单位、爱心企业、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和热心捐赠,让留守困境儿童的愿望变为现实。

参与活动的领导嘉宾为困境儿童们赠送“爱心礼物”。吴允杰 摄

  少年儿童是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的未来生力军,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更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。一直以来,宁德市妇联始终将关爱儿童作为重点工作,通过整合链接资源、搭建支持网络、提供心理疏导、开展亲情关爱等方式,为留守困境儿童构建起全方位的关爱服务体系。

  以“圆梦微心愿”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活动为例,今年是宁德市妇联开展这个主题活动的第11年。11年来,宁德市妇联走进宁德市各县(市、区)的20余所学校,为3000余名留守困境儿童实现“微心愿”。

  不止于此,宁德市妇联还在全市妇联系统启动“爱心妈妈 点亮未来”——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,通过组织化动员、社会化招募、自主化申报等途径,吸引凝聚一大批有爱心、有意愿、有能力为留守困境儿童实施关爱的社会各界人士加入“爱心妈妈”队伍,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,用亲情和爱心守护儿童健康成长。

  截至目前,宁德市共招募爱心妈妈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6000余名,结对关爱留守困境儿童4485名。

  “关爱留守困境儿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”李钰表示,宁德市妇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进一步健全关爱服务机制,拓展帮扶渠道,推动形成党委、政府、社会、家庭协同发力的关爱网络;同时也期待与更多部门、社会组织携手合作,让“微心愿”汇聚成“大能量”,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充满阳光的成长天空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家税务总局:去年全国62.9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3.45万亿元

但不可否认,以“他者”视角看待文明互鉴也会遇到挑战,误读与误解的现象时有发生。对此,魏明德认为,跨文化交流出现误解是不同文明“相遇”的自然结果。应认识到,不同文化对于“他者”的理解很难趋于完整、完美,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。“我们应避免用现成的公式或口号来束缚他人,也应避免用现成的公式来概括自己。”

上海持续优化离境退税“即买即退”集中退付点布局

行业性专业性等前端化解资源运用不充分。从人民调解员、律师等主体参与司法调解情况看,纳入法院特邀调解队伍的人民调解员、律师人均诉前调解成功数量,要高于人民调解员自行收案人均调解数量。“总对总”合作部委调解组织接受法院委派调解纠纷量远高于自行收案数量。以上表明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行业专业调解、律师调解力量虽然持续增加,但因这些调解组织的品牌效应尚未形成,存在自行收案难、前端作用发挥有限问题,大量纠纷仍是进入法院后通过诉前委派第三方调解的方式解决,没能从根本上发挥行业性专业性力量在诉源治理工作中的作用。

鹿鼎山机场成功首航 边城呼玛跨进“航空时代”

——以元首外交引领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。习近平主席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已五次访问非洲,主持召开两次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以及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等,还接待了众多非洲领导人来华访问。通过“走亲戚式”“全家福式”的高层交往,引领中非关系迈入新时代。

在一个江湖渐远的时代,纪念金庸

唐山港曹妃甸港区,码头前船舶如梭,一排排集装箱即将“登”船出海;堆场内车辆如流,进口货物在这里上岸入关……春节刚过,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已是一派忙碌景象。

自带设备,自购保险,花销AA:救灾英雄如何自救?

在专题二的圆桌对话环节,专家学者围绕“人与人和睦共处、人与心和融共存”的理念,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态文明共识,共同建设持久和平、普遍安全、共同繁荣、开放包容、清洁美丽、永续发展的世界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